一、大学生就业的7项基本权益
1、就业信息知情权。及时全面地获取应该公开的就业信息。
2、接受就业指导权。接受来自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3、被推荐权。享有被学校及时、公正、如实推荐到用人单位的权利。
4、平等就业权。平等地接受学校推荐,平等地参与招聘,录用毕业生时公平、公正及一视同仁。
5、就业选择自主权。“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6、择业知情权。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劳动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报酬以及规章制度等情况。
7、违约求偿权。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的三方协议一经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毁约和违约。
二、大学生就业相关的5部法律、法规
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等。
三、大学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五意识”
大学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应具有:法律意识、契约意识、维权意识、证据意识和诚信意识。
四、毕业季求职应聘的六大警惕
警惕黑中介。
防范提示:求职者要核实中介机构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警惕假兼职。
防范提示: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警惕乱收费。
防范提示: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那些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都要谨慎对待。
警惕扣证件。
防范提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需要提供证件复印件时或者影印件时可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警惕培训贷。
防范提示:求职者要增强辨别和防范意识,参加培训前要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培训资质、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条件薪资水平大体一致,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
警惕非法传销。
防范提示:要了解国家有关禁止传销的法律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树立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
如“视频制作,软件编程,包教包会”“兼职招聘,内推实习,直达名企”广告宣传信息一定要警惕。
五、网络应聘防骗小技巧
网络招聘信息方便快捷、触手可得,但也难免存在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下面几个注意事项帮你避免踩“坑”。
1、没有资质证明,不可信!要想安心找工作,靠谱网站是关键,要先看它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网络招聘服务,应当依法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涉及经营电信业务的,还应当依法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在其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
2、在社会网络平台注册个人账号时,要认真阅读相关协议,关注有关权利和义务,免责条款等协议内容,不随意主动公开个人有关信息。
3、要你交钱,得注意!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都要谨慎对待。
4、太诱人的条件,需警惕!求职者要全面了解用人单位、招聘职位等情况,特别是报酬较高、福利优厚的岗位,尽量通过用人单位官网查询或者向相关机构核实工作内容和性质,核对薪资水平是否合理,以防被骗。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第一时间保留证据,根据具体情形,及时向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或人社、工信、网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投诉或报案。
六、维权求助有哪些途径?
毕业生在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要惊慌失措,要懂得通过合法途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1、依靠国家行政机关。
毕业生可向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投诉。主要有: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人社部门所属的劳动监察机构、物价局所属的物价监察机构、市场监管部门等等。这些部门会依法对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打击处理。
2、寻求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员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毕业生遇到就业问题时也可以到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帮助,主要形式有: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公证证明;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等。
3、依靠司法机关。
我国的《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劳动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被害人有权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提起诉讼。毕业生可在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时,依靠司法机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紧张焦虑心理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心里总存着一份担忧。对未来要面对的工作和职业充满恐惧,恐怕失足,影响自己的终生。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整天想着各种不必要的担心,造成精神上紧张、焦虑不安、意志消沉,情绪亢奋,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非常影响自己找工作的状态,造成就业难的状况。
(2)盲目从众心理
由于大学生已经非常习惯了在学校的群体生活,找工作的时候也一如既往的坚持大帮哄的原则,别人找什么工作,自己也跟着去找,什么工作热门就去找什么工作,根本就不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更不去分析社会的需求,不去想是否和自己的专业有关,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是自己将来要发展的方向。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造成丧失更多良好的就业机会的后果。
(3)自负自大心理
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过高评价自己的情况,认为自己过了三年的艰苦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文化知识,找到好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高工资,高待遇,高地位就应该随之而来,可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虽然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上是能够满足需求了,可是在工作中需要的是更多的实践知识,于是理想和实际之间出现了矛盾,就造成了好工作找不到,一般工作嫌不好的一个局面,从而造成就业难的问题。
(4)自卑怯弱心理
与自负相反,往往有一部分同学存在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知识储备不充分,工作能力不到位,不能胜任难度大的工作。脑子里总有“我不行”的想法,从而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往往对自己失去信心,造成在面试时不能正常发挥,失去工作机会的后果。
(5)虚荣攀比心理
有的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我的客观分析,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择业, 再定位的时候,是以比同学的工作好为标准,即使有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失去很多的就业机会。
(6)依赖外界心理
在找工作的时候,总是不知所措,要么一味的依赖学校联系就业单位,要么一味的依赖父母给找好就业单位,而自己总是一味的等,希望一旦落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会出现很极端的行为。
(7)求稳求闲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抱着清闲、自在的心理, 希望找到轻松、稳定、薪水高、待遇好的工作,宁可待业也不干“艰苦”的工作,缺乏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8)被动求职心理
有的同学在求职的过程中总是在郁闷抱怨中度过,或者只是一味等待有好地工作自动找上门来。在求职的道路上,没有人会主动的找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地进入求职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优势展示给招聘者,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由被动求职转为主动进攻。
八、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该如何调适?
大学生就业是其人生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为了适应职业需要,大学生除了应做好就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职业道德准备,还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好就业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好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兴趣、个性特点、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计划,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刚入学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活进行规划,确立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目标,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的课程,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得将来的职业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
其次,参加模拟招聘。大学生可以在学校模拟招聘环境,同学之间可以互换角色,一部分同学扮演招聘者,另外一部分同学进行应聘,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招聘环境,减少在应聘时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正常的发挥,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再次,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职业素质。
参与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市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将来择业。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寻找实践机会,例如,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或者一些大型的招聘网站上提供的信息或者由亲朋好友介绍的实践机会。
自信是建立在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想达到自信就必须首先学好文化知识,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者经历失败的打击都能信心十足的站在招聘者的面前。
最后,摆正心态、客观面对现实。毕业生要进行客观自我评价,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发挥强项和长处,挖掘和发展自身潜力,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从自己最拿手的事业做起。一定会取得就业上的胜利。